第一条消息:
据新京报报道,在新闻发布会上,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表示,俄乌冲突两年间有3.1万名乌军士兵阵亡。泽连斯基明确指出,既不是30万人,也不是15万人,而是3.1万乌克兰士兵在冲突里丧生。该报道提到,这是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乌克兰官方首次公布阵亡士兵人数,不过报道也指出,泽连斯基给出的统计数据无法被独立核实。而根据俄防长绍伊古2023年12月公布的数据,俄乌冲突期间乌军伤亡人数已经超过38.3万。
从冲突的局势角度而言,泽连斯基难得地承认了乌克兰军队面临着巨大压力。他指出,当前乌克兰东部的战事局面极为艰难,俄罗斯军队正在持续集结兵力从而施加压力,并且在战线方面,俄军也在逐步向前推进。再看乌克兰军队自身的情况,在战场上,部分乌军存在武器匮乏的状况,自从美国国会承诺给予武器支援起,到现在乌军已经苦苦等待了12个月之久。而且由于士兵数量的欠缺,致使乌军的一些部队长时间无法进行轮换,开始出现疲于应对作战的现象。按照俄方的统计数据,自冲突爆发以来,大约已经有17万乌克兰士兵沦为逃兵。
第二条消息:
据北京日报消息,在丹麦水域附近的“北溪1号”与“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被发现存在至少4处泄漏情况。在两年的时间里,针对爆炸原因所开展的调查一直未能得出结论,不过诸多证据都将美国和乌克兰指向为嫌疑对象。另据环球时报报道,德国《明镜周刊》又曝出猛料,称这一事件与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存在关联,并且德国事前就知晓相关情况。报道指出,这一破坏行动的代号为“直径”,是由一支大约十几人的团队参与实施的,该团队成员由乌克兰潜水员、特工以及军人组成。此次行动堪称是欧洲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海底基础设施破坏行动,耗费资金达30万美元。
在国际关系领域,俄罗斯与欧盟之间的天然气管道一直被美国视为“眼中钉”。这些管道意义重大,每年能够输送多达600亿立方米的俄罗斯天然气。从需求满足情况来看,2018年时,其满足了欧盟约16%的天然气需求,到了2021年更是满足了德国年需求的一半。欧洲尤其是德国的能源市场,对美国液化气生产商极具吸引力,让他们垂涎三尺。在“北溪”管道发生爆炸之前,美国拜登总统就多次对北溪项目提出批评,还极力敦促柏林放弃“北溪二号”项目。
随着拜登未来下台,更多的“内幕”或许会被公之于众。不过,在德国摆脱被驻军国的地位之前,此事恐怕难以有定论。北溪管道被炸一事让德国的能源战略遭受了沉重打击,然而,要是明确将矛头指向美国或者强硬地要求彻查此事,很可能会损害德美关系,这又会进一步影响德国在北约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它在欧洲安全架构里扮演的角色。德国在这一事件中的态度看似“不重视”,其实背后有着难言之隐,不管是谁上台执政,都无法强行对美国问罪。当然了,全球的大多数国家都不相信单单是乌克兰干了这件事,就连俄罗斯也不相信。
第三条消息:
据报道,联合国安理会举行会议,就一项由英国和塞拉利昂提交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该草案旨在呼吁苏丹停火,其目的在于强化保护平民的措施,并增加苏丹人道主义援助的准入渠道。此决议草案获得了包括中国、美国在内的14个国家的支持,不过遭到了俄罗斯的否决。根据联合国新闻所发布的新闻稿内容,这一决议草案对苏丹快速支援部队持续攻击苏丹北达尔富尔州首府法希尔的行为予以谴责,要求该部队即刻停止针对苏丹平民的袭击。同时,草案还要求苏丹武装部队和快速支援部队遵守《吉达声明》中的承诺,避免并减少对平民造成伤害,以保障平民生存所必需的物资。
苏丹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众多,冲突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拿之前的达尔富尔冲突来说,它持续了长达十七年之久。而后爆发的两次内战,更是致使苏丹分裂为南北苏丹。此次联合国审议的苏丹停火决议,针对的是2023年4月15日开始在北苏丹爆发的内战。据了解,内战爆发后,数百万人流离失所,苏丹官方数据显示,冲突直接导致的平民死亡人数超过两万人。不过,美国参议院在今年5月份的冲突听证会上给出的死亡人数超过了15万。
乌克兰乌军苏丹德国泽连斯基发布于:江苏省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